本篇文章1532字,读完约4分钟

第一个在无偿献血活动现场献血的学生。 清华大学占奥铭/撮

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综合服务楼c栋,来献血的学生挤满了狭窄的走廊。

在这次首次的大型无偿献血活动中,912名清华学生和教职员成功捐赠了全血1009单位(单位=200毫升),41名申请了分血(血小板) 41单位,83名申请了中华骨髓银行采集了血液样本。 这也创下了清华大学单独献血记录的最高纪录。

对新雅书院级的本科生沈莽莎来说,献血的原因不太多。 两年前,还在读高中的她在清华大学接受了短期训练。 她在紫荆学生综合服务楼见过长队排在献血车外。 这一幕她记得很清楚。

回到家乡后,沈欣莎也在家乡献血车前停下来,但由于未满18岁,献血的请求被医生婉拒了。 今年夏天,沈颖莎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再次在综合服务楼前看到献血车的她毫不犹豫地上车,在当天的捐赠活动中献上了一单位的全血。

【公益行】清华园里的“热血”行动:15年超两万人次无偿献血

在这次献血活动中,像沈莽莎这样的新生有376人,约占参加者人数的40%。 这是多班新生公益的初次体验。 清华大学水利系的新生全希认为,献血不从事医药领域的他也有机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据志愿者张思叡介绍,无偿献血是清华以前传下来的,这条血脉继承之路延续到清华人。

他讲述了2008年清华园献血车旁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 13日,学校师生自愿排队等待献血近10个小时,915单位血液从清华运往汶川,约占当天北京紧急支援灾区血液量的1/6。

队伍排在紫荆操场上,上午排队。 最后,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希和党委副书记史宗驰站在台上,要求同学们回去。 张思和还有一个小细节。 那时,很多四川籍的同学去献血,然后红着眼睛向其他献血排队的同学鞠躬表示感谢。

这是听说他要入学的故事,也是张思和选择参加清华大学红十字会的理由之一。 作为清华学子,我想继承这种精神。 张思和说。

入学后3年,级计算机系本科生姜伟峰献血10次,累计5次全血捐6单位,5次份血捐10单位。 他认为卷起袖子是一件简单自然的事件,不需要任何理由。 既然拯救生命那么简单热心,为什么不先从自己开始呢? 姜伟峰写在微信的朋友圈里。

【公益行】清华园里的“热血”行动:15年超两万人次无偿献血

姜伟峰说,自己至少可以把献血变成习性。 他坦白了自己热衷于公益事业,献血、支教等大学生能做的公益事,他都做了。 他希望自己不要只把公益事业看作活动。 把公益活动看作事业,有融入血脉的习惯。

在这次献血活动中,所有成功献血的同学都收到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颁发的献血成果卡,清华大学学生红会特别制作的电子版献血成果卡是献血教师和学生第一次向别人分享自己的公益热情,越来越多的同学

清华大学学生红十字会会长马欣欣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说,学生红十字会自己设计了红十字围巾。 希望大家送点温暖的东西,人道、博爱、献身的精神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飘扬。

据说清华大学从2002年开始无偿献血。 16年来,已经有2万多名清华教师和学生参加。 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每年定期组织四次主题献血专业活动,分别是青春献礼毕业纪初和年终愿望清单。

10月最后一天,清华大学红十字会的官方微信在推文中发表了一组数据,自2002年清华大学开展无偿献血以来,清华师生累积参与全血和成分血捐赠了21831人的累积献血总量25642单位。 为了让网民理解数字背后的意思,21831名献血者写道,相当于6.5届清华本科生,可以牵手绕紫荆操场22圈。 25642个血液袋,为了小型外科手术可以输血近1万次,血液袋相连后可以在c栋转11圈。

【公益行】清华园里的“热血”行动:15年超两万人次无偿献血

他们想感谢利用推送复印件的机会献血的所有教师和学生。 在复印件的最后,他们感动地写道,所有献血者都是清华园献血故事的二万分之一,你们是清华的超级英雄。

: xmm评论篇: gch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清华园里的“热血”行动:15年超两万人次无偿献血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