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2字,读完约4分钟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减少污染行动吧”是今年的主题。 无论是减少污染还是采取行动,都不能脱离环境新闻的掌握。 一个月前《政府新闻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之际,新京报网与网络合作进行的“政府想公开的消息是什么? 」。 在专题调查中,环保新闻和食品安全等几个副本加起来的选项获得47.4%的选票,远远不如网民花在官员财产和公款上的乐趣。 可怜的是,整个投票也只有1819人参加,从侧面证明新闻公开是不受欢迎的事件,环境保护新闻不言而喻。 如果你问试图申请公开环境新闻的人,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痛苦。
在一年多来的新闻公开实践中,已经有很多人为获得环境新闻的公开做出了很多努力。 在申请过程中,遇到过很多不同的遭遇。 环境影响判断报告书等重要的环境新闻,直到作为机密无法获得的今年3月,某村民向环境保护局申请环境新闻时,环境保护局没有申请书,几天后从町政府来找表格。 提交申请书后,最初得到的反馈不是必要的消息,有些村民被质问用于索取新闻。 另一个结果是得到了完全没有答复或者没有听到答案的消息。
在大量申请环境新闻的尝试中,复盖了乡村和城市,也复盖了工业农业污染和空气水源的质量。 在可能全面恶化的环境面前,公民关注环境新闻的公开,可以是为了健康,可以是为了生活,也可以是为了公益。 在众多申请人中,上海的严义明律师非常专业,值得借鉴。 他详细研究了《环境新闻公开方法》,向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申请公开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标准或地方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地方政府规定的排放总量限制指标的污染严重的公司名单等,然后在该名单上 经过半年多的曲折努力,严义明律师终于从安徽省环境保护局拿到了2008年省级要点污染监测公司的名单,为跟踪下一家公司的污染新闻奠定了基础。 从民间的立场推进环境新闻公开的步伐不会停止,过程再困难也不会曲折。
根据公民的要求公开相应的新闻不是新闻公开立法的本意,根据新闻公开的“公正、公平、便民”的大体情况,政府积极公开相关情况纳入行政工作的通常状态更为重要。 特别是环境新闻错综复杂、包罗万象,相当多的资料是专业资料,积极发表有助于一般公众理解相关新闻。 对于已经存在的环境问题,公众需要了解污染源和污染物的具体情况,对于维权、预防和应对的潜在或将来的环境问题,为了参加和影响决策过程,计划好的副本和应对将来的污染威胁 市民获得环境新闻的程序和实践程序也因此比较曲折,即使是专业的律师为了获得必要的消息也必须耗费大量的精力。
政府站在积极公开环境新闻的立场上,环境保护部门不仅限于现在已经做的部分,民间可以借鉴更好的公开模式。 北京公众和环境研究中心网站发布的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就是一个例子,其大量原始数据来源于环境保护部门和企业广告自主公开的污染监视新闻。 网站积极收集各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司的环境监视数据,显示在电子中国地图上。 各地区的环境保护部门没有定期地将监视和公开的管辖区域的环境新闻纳入通常的业务范畴,这样分散的数据也没有威力,但通过网站长时间集中各地的零散新闻,环境保护部门完成了新闻公开的工作, 特别是对跨国公司和公司,当具有绝对官方权威的污染数据以这种方式出现时,数据的效力会发生质量变化,对国际规则中的跨国公司形成巨大的无形压力,制约中国大陆的生产活动和污染。
推进环境新闻的公开不仅方便市民查询新闻,而且让政府训练比较有效的新闻公开,为市民提供更合适的服务。 现在关于“大铁盒”,但能公开的消息还不少。 例如,在癌症越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的情况下,公开了环境恶化和癌症之间的历史研究资料,卫生部和环境保护部合作还公开了对淮河流域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癌症的多发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 这些消息可以通过市民自愿持续申请、诉讼等努力获得,但也可以由政府职能部门自主公开。
除了环境新闻,越来越多的相关政府新闻越积极有效地公开,越有平民,越能体现政府的有效责任,提高市民的向心力。
作者姚遥系青年法律学者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姚遥:环境新闻公开更应注重“便民”大体上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