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8字,读完约4分钟
志愿者和五年级的孩子们在一起。 图提供给回答者
从椰风海岸到黄土高坡,距离2800多公里,海南和青海的人情风土完全不同,但志愿者们抱有教育梦想,与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的小山村孩子们结缘。 7月31日,海南师范大学陆海依赖、试飞青琼一带的国情调查和教育支援暑期志愿者团体青海队结束了第一次省外支援活动。 对海南师范大学的11名志愿者来说,23天的支教是难忘的心灵洗礼。
认真教所有的孩子
7月9日,志愿者们抵达约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藏族乡村科巴村。 到达的第二天,志愿者们马上参加了教育活动。 这次他们提前招收了170名学生。 这些学龄少年儿童除了本村生源外,还多为60公里外的县城、金源乡及周边村镇的孩子。
科巴村周围是赤裸裸的高山,海拔2900米左右。 面对气候、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来自海南的志愿者们正在努力适应。 但是,志愿者们最感慨的是,即使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这里的藏族孩子依然有热烈的学习热情和天真的笑容。
一米宽的一张桌子,十多个学生拿着小玛莎坐着。 这就是志愿者游贤梅的支教室。 游贤梅教五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班里有十个学生。
条件很差,但孩子们很认真,每天早点来上课在那里等。 游贤梅说。
支教志愿者们住在村民家,有人睡在大炕上,有人铺地上。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在晚上认真准备课程。 各支教志愿者要接受一两课教育。 支教志愿者们先给孩子们补习最近学期学的文案,调查陷阱不足,如果有学生基础的话,请帮助他们预习下学期应该学习的文案。 基础有点差的同学,志愿者们会自愿在晚上8点以后帮助补课。
志愿者莫镕将教二年级,与游贤梅班相似,莫镕将班也有10名学生,两张小长椅坐在桌子上,学生坐在座位上。 没有黑板的时候,她只能先读问题,再逐一看他们记录的问题是否正确,解题的过程也一一说明。
这些孩子的基础很差,但他们在课上变得很认真。 莫镕将说,很多孩子家住得很远,中午呆在临时教室里吃从家里带来的馒头。
对孩子的陪伴更重要。
支教的23天里,所有志愿者都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藏族孩子们也感谢,支教结束时,穿着盛装为志愿者们送去了当地特色的歌舞演出。
这里的孩子很聪明,一开始为了帮助他们学习越来越多的新东西,后来发现和他们在一起可能更重要。 游贤梅说。
当地富裕的土地上长着青稞和小麦。 这不能维持当地村民生活所需的东西。 因为这许多壮年人在打工。 莫镕将曾经问过班里十个二年级的学生。 你们中有人爸爸和妈妈在身边。 请举手。
答案意外的是,没有一个举手。 当地的孩子们大多和祖父母一起生活。 由于多年缺水,很多孩子小手都是黑色的,每次做完卷子都有雪白的卷子被灰色的印记。
艰苦的条件和极其简陋的教育环境超出了志愿者们的想象,但丝毫不影响志愿者们的热情。
让孩子知道知识的宝贵
由于贫困、闭塞,科巴村的教育水平也落后,孩子们普遍的文化基础比较差。
每天和藏族孩子们在一起,志愿者普云百感交集。 他说作为志愿者,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告诉所有的孩子,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认真的责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所有的孩子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被山包围的天空很美,但天空下的科巴村是另一番景象。 我不知道能给这座山里的村庄带来什么变化,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些山里的孩子们引向知识之海。 莫镕在自己的支教日记中,认真地写下了这句话。
据海南师范大学支教队领导小组刘荣老师介绍,这次支教活动是海南师范大学和新疆大学凯博志愿者爱联盟共同开展的,至今有6期,有120名志愿者接力在科巴村开展教育扶贫义务支教服务。
地方政府和支教志愿者们共同努力,3年前只有6,70名学生参加补习,高中几乎完全辍学,今年1名学生超过分数,69分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2人录取1本,科巴村的学习风气盛行,村容村的
海南师范大学11名志愿者深切感受到教育援助的重要性。 他们纷纷表示:“支教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今后学习越来越多的本领、知识,有机会再支教,藏族贫困学生考上大学,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面貌,继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王培琳实习生许书慧)
:徐建华审编:moyu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海南:海南师范大学志愿者跨越2800公里赴青海支教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6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