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16字,读完约9分钟
(原标题:常州怀疑“毒地”50年污染史:急速城市化中的土壤修复“病态”)
4月17日,央视暴露了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称“常外”)学生的异常患病情况,随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舆论的焦点是学生的原因是否与离常外百米左右的“毒地”有关。
最新消息是,现在,常外监护人自愿统计的学生体检数据被更新,截至去年4月20日,共收到683名学生的体检报告,其中体检数据异常的561人,体检异常人数上升到82%。
但是,迄今为止,上述焦点问题没有得到政府机关和权威机构的应对和解答。 这确实加强了民众、常外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担忧,也关系到舆论的发酵。
中央调查组正在常州进行调查。 在定论出台之前,不争的事实确实存在着毒地。 经检测,附近“常隆分区”的有毒化学元素存在于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中。
那么,证明毒地形成的历史,以及当地政府城市规划的历史,乃至土壤污染的整体管理现状,已经关系到常外学生的患病事件本身,超出了城市化建设和居民生命健康的现实命题。
飞散的“毒地”历史
从地图上看,与常外相邻的毒地位于原常州市城南工业集中区天宁区茶山大街,北侧中吴大街,南临大通河,西接清凉路,东靠龙游河。 这块土地总周长4公里,总面积1平方公里,其中厂区占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
上述地区属于太湖流域二次保护区。 2000年3月20日开始实施的《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23条规定,“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将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的建设项目。 改建项目,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
在上述地区内,曾经长期存在着原常州化学工厂(以下称为“常化工厂”)、常州味精工厂(以下称为“味精工厂”)、常州化学研究所实验工厂(以下称为“实验工厂”)等化学工业公司。
“在工厂搬迁之际,我们进行了当地的抽样调查,研究了当地土壤对植物、鱼类、蚯蚓等生态环境的毒性,结果显示生态有毒性。 》2007年,搬迁时进行抽样调查的研究者说。
“常州化工厂历史上是中国重要的化工和农药厂,其有机化工产品和农药生产历史长达50年。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原料、辅助材料等污染物的跑、出、滴、漏,一定范围内的土壤已经受到严重污染,通过实地调查表明研究区的第一污染物是六六六、苯、氯苯和二氯甲烷 年,一位清华大学学者对这块毒地进行抽样调查时,已经公开了。
上述学者研究的区域包括常化厂、味精厂、实验厂三个厂区及部分居民区,共计1平方公里,厂区面积0.4平方公里。 常化工厂氯碱厂区于1958年转移到该区,长时间生产氯碱及其衍生产品、农药、消毒剂及同一产品,转移到2007年的常化工厂树脂工厂建于1972年,产品为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环氧 味精工厂建于1962年,主要生产味精、鸡精。 实验工厂于1958年建厂,产品涉及化工、轻纺织、印染等多种助剂,该工厂于20世纪90年代末合并为常州化工研究的所有企业,更名为常州化工研究所的实验工厂,产品以纺织印染助剂为主。
根据上述学者的调查,常化工厂于1958年开始了工业六六六原粉的研究开发、生产,在氯碱工厂区的四个不同地方建设了六六原药生产工厂,其中最老的工厂生产达15年。
常化厂六六六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六六六六原粉泄漏事故。 20世纪60年代,常化工厂老六六六生产现场多次发生工业纯苯泄漏事故,最大泄漏量在10吨/次以下,泄漏的工业纯苯通过明沟系统直接进入大通河。 氯苯是六六六原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常化厂六六六生产现场也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氯苯泄漏事故。
转移后的遗毒
常化工厂、味精工厂、实验工厂于2007年搬迁,但剧毒物已经进入土壤。
2008年,在《环境监测和毒理》杂志上公开的论文表明,该毒地的土壤对不同动植物有毒性,农药厂搬迁场所的土壤污染严重。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了土壤样品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和持久性有机物,结果表明,场地土壤检查中挥发性有机物较多,其中存在多个具有强致癌性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
年,经上述清华大学学者调查后,毒物监测结果如下:各主要污染物的检测情况为六六六( 9690毫克/公斤,调查最大值)、苯( 1730毫克/公斤)、氯苯( 184毫克/公斤)
“这三种物质地下7米,浓度都很高。 六六六六在深度7米的地方浓度远远高于其他采样层位,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六六六六的检测浓度逐渐上升到压力含水层顶板。 苯的分布与六六六相似。 ”这位学者在那篇论文中说。
年,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丽娜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上发表了《有机氯农药污染场所地下水抽水试验》的论文,她的研究范围是常州当地的有机氯农药厂。
陈莉娜在电话上拒绝采访《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在这4年前的论文中,陈丽娜说,实验使用的抽水井的深度都是20米,持续抽水72小时。 在整个连续抽水试验中,三口井抽出水中大部分检测出超过标准的特征性污染物质,666(1658微克/升,调查最大值)、苯( 283000微克/升)、氯苯( 5620微克)
上述论文也认为,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和生物浓缩性等特点,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至今环境中仍监测到不同含量的六六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大量化工公司转移或关闭,出现了大量需要修复的污染场所。 农药( DDT、六六六、三氯杀螨醇等)的污染场地是其中比较典型的种类,而且大部分场地处于污染状态,增加了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作的难度。
城市规划完全没有提到“毒地”
常外位于龙虎塘大街,属于新北区中心城区建设区。
随着常州新北区的开发,该有毒区域内的工业公司逐渐搬迁,相关区域的区划功能调整为居住和商业用地。 在该区域计划的环境评估报告中,环境修复后通过了环境判断。
年10月,新北区政府提交了《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计划( 2006-)》进行审核。 在这份长达85页的复印件中,他说新北区的未来将是常州市“北部新城”的蓝图,但在这样的文件中,没有提到污染土壤修复的复印件。
年5月31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在南京组织相关专家,审查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计划( 2006-)的成果,大致同意通过审查。
常州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去年3月同意了新北区土地利用的总体计划。
在控制建设用地方面,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内涵挖掘,鼓励现有城市建设用地的深度利用,成为当年建设用地开发的应对措施。 上述污染之地也在挖掘中。
但是,从去年3月到5月,新北区政府委托原常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对有毒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和风险判断。 场所调查和风险判断的结果表明,相关区划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较重,商业开发中使用的环境风险不能接受,必须实施污染场所的修复。
年8月,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了“常隆(华达,常宇)区划”污染场所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方案研究。 修复技术路线是在污染土壤中使用“异位资源化利用+局部区域隔离”的修复方法,挖掘地下6米以上的污染土壤,利用现有的新型干式水泥回转窑的生产装置,作为水泥工厂的原料资源化利用,隔离6米以下 在污染地下水修复中使用了“原位化学氧化”的修复手法。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陈同斌认为上述方法不合理,地下丰富存在的有毒污染物在修复时完全暴露。
但是,修复方案就是这样执行的,得到了环评的同意。
土壤污染与健康关系的定义很难
在修复过程中,常外病的学生人数在增加。
清华大学的环境科学和工程学家认为“污染物的污染程度、暴露途径、接触剂量、环境污染问题不是独立的问题”,为了支持环境污染和健康关系需要更逻辑的科学数据,现在常州的不足是更全面的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在当地居民历史健康监测数据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分析这561人的异常?
“体检异常占体检人数的82%,这个数据是体检人群的异常发现率,不是人群的发病率。 测量环境污染对人健康的影响应该采用发病率。 ”。 中国疾病管理中心环境所的研究员尚琪告诉本报记者。
一般来说,当学生的疾病和健康症状与环境污染相关时,学生群表现出疾病的表现和症状的共性、发病时间的凝聚性等优势。 也就是说,发病者的临床和症状相似,相似的疾病和症状在相近的时间陆续发生。 “我们现在的环境健康技术水平与这些健康问题和环境中的污染物没有太大的关联,因此为了注意学生的各种疾病和症状是否异常发生,需要核对人们的数据。 」。 尚琪说。
“环境污染对人健康影响的判定是一个严密的科学问题,只有在缜密的调查设计的基础上,取得充分的现场调查数据,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尽管如此,有时还是得不出确定的结论。 」。 尚琪说。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江苏常州毒地污染史长达50年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