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3字,读完约2分钟
中国公益事业已经走向了“全民公益时代”。 根据《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书》,在2008年的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中,公共个人捐款达到458亿元,占捐赠总额的54%,远远超过大陆地区公司的捐款数388亿元,至今国内个人捐款超过总额的20% 其中,人均捐款额达到34.66元,是2007年人均捐款额( 2.5元)的近14倍。
公益是无形而坚韧的纽带,可以把不同地理、民族、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个人结合起来,成为具有共同理想、追求和相互守望的共同体。 公益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意志和共同的感情价值,公益事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参与公益事务的程度成为衡量国家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社会发育的重要指标。 公共参与社会捐赠活动中包含的“公民美德”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精神资源,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公益精神、公民意识是中国社会价值体系构建和公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汶川、玉树、舟曲等一系列救援和重建经验表明,公益不仅是聚集所有社会细胞行动的重要推动力,而且在迈向“全民公益时代”的过程中,网络成为最重要的推动者。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读者规模达到4.2亿人,网络普及率达到31.8%。 4亿多读者在网上交流认识,建立信任,聚集共识,促进行动,形成独特的社区和新的意见阶层。 网络推进中国公民的参与和意见表达,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参与社会的改革创新重建,过去也把国家一元主导的慈善事业作为多元主体参加的公益行动。
基于网络“全民公益时代”,关注网络舆论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理解网络提供的公益参与的方法,聚焦公益事业的主体,基于网络的公益行为者是读者从事公益行为的内在 分析当前对公益事业的认识和评价,为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所需的社会制度、结构上的变化提供依据。
本研究项目“从读者到公民”在该研究结果中探讨中国“读者群体”是否面向“公民社会”,“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弘扬公众对公益和公民美德的认识”,“如何动员和组织公益行为”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读者公益行为与态度调查背景介绍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