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41字,读完约6分钟
“经过2008年的冻结灾害,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的健全性和观念的更新。 」。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姜明安教授说。
2008年雨夹雪发生后,记者访问时,一位业界人士多次被温家宝总理辛苦的样子所感动,但他提出了问题:“如果救援机构运转得更顺利,我们的总理不就能这么累了吗?”
专家指出,在对抗2008年冰灾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救援力量和紧急指挥分散,根据情况,一个块被分割,有时各自会成为政治现象”。
“从政府应对的立场来看,几乎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窘境。 2008年,我们手忙脚乱,没有经验,然后我们完全吸收了经验教训,做了充分的准备。 ”。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湖南省某政府员工据《法制日报》记者介绍,去年12月中下旬,当地遭遇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特大暴风雪,气温降至零下5℃。
“为了全力应对灾害天气,城管、园林、交管等全市城管系统不同部门的广大干部职工在统一指挥和部署下,开始紧急情况,采用科学的防冻做法,对城市立桥、地下通道、主要干线道路进行22 ”上述商家说。
“我国在紧急法律体系和机构设置上确实有点分散,不一定要保持海外模式不变,可以根据灾害对策实践逐步整合。 ”姜明安认为,这次冷害对策有很多经验。
另外,在2008年访问时,一位业界专家对记者说:“现在的重要问题不是是否有法律,而是是否实施了相关法律。 因此,必须努力使应急措施的制定日常化、社会化、实效化,最大限度地弥补灾害造成的应急救援方法的不足”。
2008年冰灾另外暴露的一个大问题是,关于减轻灾害的法律规定没有在日常业务中执行,影响了冰灾制定临时应急措施的及时性和可操作性。
湖南省电力系统的一名员工向记者介绍说,2008年冰灾后湖南省加强了气象监测预警能力的建设。 现在气象部门对暴雨、冻结等气象灾害进行3天前的预报警报,进行7天前到10天前的预测评价,1个月前分析天气趋势,天气预报的温度预测率比以往提高了15%,降水预报率提高了5%,降水分布预测率在30公里以上
由于物质、技术日常准备充分,应急预案的公布和实施更加平稳。 以全国知名的张家界景区为例,为了应对这次冰雪天气,张家界景区有关部门迅速启动了雨雪冻结天气应急处置预案,保证了张清公路和阳龙公路两大交通“主动脉”安全通畅。 现在景区内的道路基本上很通畅。
“在湖南、广西、重庆这样灾害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方,政府的手比较快,包括预案的公布。 比如,以前封了结冰的路,现在运货马车先推路,采取车慢慢通过的方法,不封路堵塞道路,使道路畅通,避免人滞留在路上,可以确保物资的运输。 一连串的问题都是从这里处理。 例如,很多蔬菜产地的农产品无法出货,伤害了农家,所以政府通过补助金、价格幅度限制、绿色通道等方法保证农产品的供给,尽量减少灾害对农民的损害。 ”。 汪玉凯说:“另外,2008年很多地区的电缆破损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之后有融化装置,保证电网的安全,只要电不断,铁路运输就不会停止。 如果铁路不中断,对交通干线不会有很大的影响,道路的压力会减轻。 目前各方面还做得很好。 ”。
总的来说,目前冰灾对策的进步主要是组织体系更健全,紧急监视警报机制更完善,紧急备用方案更完善。 」。 姜明安指出,紧急法制也进一步加强,首要包括新闻公开、行政登记、公众参与、个人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
汪玉凯总结了应对这次冰灾的三大优势,首先有充分的准备,预案是可以考虑各种问题。 其次,各级政府的决定速度很快,一发现问题就启动预案。 最后是协调力大。
“应对危机不是一个部门能承担的责任,而是部门合作,政府部门内部协调的强度直接关系到处理问题的效率。 这次,例如湖南有关部门在发生冻结灾害后,可以立即提交一系列文件,建立临时机构应对相关问题。 ”。 汪玉凯说。
减灾机制的六大制度变革
对抗年的冷害在第一战中取得了胜利,但依然任重道远。
包括国家气候中心陈丽娟在内的许多气象专家指出,像2008年这样的冰灾每年再现的可能性很小,但南方的一些地区会发生阶段性的冻结灾害。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受巨大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巨大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程度正在上升。
根据2008年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快速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中国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3547.5亿元,比上年增加473.3%,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负责人介绍,中国最常见的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和滑坡泥石流5种,损失占损失总量的80%到90%。 1949年以来,中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亿元以上,农作物受害面积年均超过4000万公顷,受害人口年均超过2亿元。
北京市政治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的一位研究员根据世界各国应对和预防自然灾害的经验说,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机制是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比较有效的方法。 因此,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机制的建设。
汪玉凯认为,年这次冰灾应对的显著进步与近年来的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2003年发生SARS时,我们几乎没有做好准备。 没有大的预案也没有法律框架的规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003年SARS之后,我们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 ”。 汪玉凯说。
汪玉凯,具体到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方面的进步,有六点,从全国到地方,首先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体现在法律方面。 “第二,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从上到下完成了整个应对体系的建设。 三是通过大面积推广教育改变官员队伍观念,提高危机意识第四,在国家行政学院设立应急管理训练基地,集中对中高级领导干部进行应急理念和知识技能训练等,第五是进行强有力的训练,各 第六点是建立领导小组、建立应急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合作等。 ”。
“通过这些努力,在近年频发和灾害面前,政府整体的反应比较快。 无论是玉树地震还是舟曲泥石流,都尽量把实际损失降到最低。 ”。 汪玉凯说。
姜明安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各种机制不断完善,观念不断更新,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逐渐成熟。 本报记者杜晓本报实习生蒋新军
(法制日报)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冰灾面前各地沉着应对 专家:应急预案"成长"了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