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1字,读完约4分钟

[摘要]在今天的时代,我们需要从多角度考虑越来越多的问题,推进公益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共享精神、无私思考。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跨界联盟能够努力融合迅速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更好。

2月4日,《公益时报》社、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公益信息年会在北京召开,从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开始,媒体和个人从各自的角度被赋予了新的权利,公益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这次年会的主题是记录、负责、共享,在变革时代,我们如何学会了共享、深入记录、如何负责? 是我最近在想的问题。

前几天我和马蔚华、王振耀、曹德旺等一行去美国夏威夷参加了东西慈善论坛。 美国公益行业有很多顶级人物参加,让我体会到了差距。 比如中国的家族基金经常提到做那些项目,帮助那些地区。 美国家庭基金没有听说他们花了多少钱工作,当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位代表谈到美国的金融危机时,基金借给美国政府500亿美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认知上依然有差距,牛根生是非常成功的公司家,但他捐了所有的钱后,在公司的一群人中感到最孤独。 他和公司家交流的时候,最担心的是被问到为什么要把这些钱拿出去慈善活动。 马蔚华也说:“做公益比当银行行长更累,更难。” 曹德旺给了我一本他的书《心若菩提》。 他想告诉美国人。 中国的慈善家不是土豪。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三年前,我们有代表团访问了美国伯克利。 一位教授说,美国公认捐赠者是道德高尚的人。 我听了之后,觉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捐赠者确实是道德高尚的人。 三年后的今天,我们想起这句话时,在中国感到这个认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例如,公益行业有很多有名的企业品牌项目、爱的包裹、母亲的水仓等,但公共可能依然只知道希望工程。 我是个跨境人士,公司、媒体和公益。 除了公益圈本身,公益品牌在人民心中的知名度并不高,这有赖于媒体同行的形成和传达。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7年前,第一次信息年会时,公益力量是社会进步的三重动力之一,其中之一是社会批判和监督,即媒体力量。 那么,在公益如何与媒体融合这一点上,公益人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现在中国的公益行业和大环境和西方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是做得不好吗? 我想不是,我去年参加了北京大学组织的访问学团。 印象深刻的是宏基和慈济。 这是看起来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组织,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管理和文化。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宏观计算机最核心的管理理念是“利他”,他们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在考虑所有问题时,首先考虑顾客、员工、媒体等各方面的利益相关公司,他们认为只要考虑“利他”的东西,公司就自然会做好 这显然是在公益领域试用的。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台湾慈济慈善事业基金参考公司的管理方法使公益事业成功,他的管理是什么? “爱”管理,“戒”建立制度。 慈济现在在全世界60多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志愿者。 他们的分公司每天早上举行小会议,其他地区的志愿者在全世界各地分享公益的心情,分享公益的乐趣。 这样不断分享慈济人对慈济文化的认可感。 好的组织可以具有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不是短期简单的奖励,而是刺激达成。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在今天的时代,我们需要从多角度考虑越来越多的问题,推进公益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共享精神、无私思考。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跨界联盟能够努力融合迅速的发展,使生活变得更好。 (摘自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年会的致辞)

【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欢迎使用腾讯公益图片周刊《存在》官方网页信函。

扫描并添加下面的二维码,或在wechat中搜索“存在”(英语id:txgongyi )。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公益时报社社长刘京:变革时代的公益思考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