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西宁2月8日电(骏晓飞闪宏亮)家里有和都市人一样领工资的人,今年一家安顿下来,悠闲自在。 卓策一边和记者聊天,一边在炉膛里添加几个干燥的牛粪,蹦蹦跳跳的炉火使房间一下子变热了。

两个孩子被藏语频道播放的动画片吸引了,有时大声说动画片的复印件,有时开玩笑,发出快乐的笑声。

你们俩的声音有点小,大人们在说话! 卓玛对着两个孩子说。 但是,沉浸在其中的孩子们似乎没有听到,继续嘻嘻地分享他们的幸福。

今年28岁的卓玛策是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托叶玛乡文群村牧民。 和长辈分居后,她的家人四人被分成了294亩草场。 草场很少,不能养太多牛羊,生活很艰苦,是村子里的穷人家。

去年9月,政府部门根据准确的识别,比较她们家的实际困难,在她丈夫尒藏大杰配置了草原管理者的公益性岗位,一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

以前丈夫尒藏大杰也想在外面打工,但语言不通,做不了很多工作,谁也不想要。 根据卓策,政府部门安排的这项工作,给我们家族带来稳定的收入,摆脱贫困,丈夫的业余可以照顾房子。

卓策告诉记者,丈夫尒藏大杰非常关心这项工作,现在几乎每天绕自己的管理区域一周。

卓玛一家只是公益性职场帮助消除贫困的典型例子。 根据青海省扶贫运动的计划,十三五期间,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要在青海牧区实现贫困家庭。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唐建珍说,仅一年河南县就为619户贫困家庭提供了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增加了收入。

【公益行】公益性岗位助脱贫 青海牧民“转岗”拿工资

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表示,自年青海省推行生态管理保护扶贫模式以来,全年贫困人口公益性生态管理保护岗位达1.51万个,目前青海牧区贫困大众生态管理公益岗位达1.93万个,而且各州县自主公益性

富民之路,只在乐业。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计划设置4.31万生态公益管理职位帮助贫困者摆脱贫困。 马丰胜说,从牧区贫困家庭中选择有劳动力的牧民从事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不仅有助于这些贫困人口通过稳定报酬切实摆脱贫困,还有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生态保护事业的积极性。

【公益行】公益性岗位助脱贫 青海牧民“转岗”拿工资

青海省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的源头,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特色畜牧业生产基地,拥有天然草场5.47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4.74亿亩,其中多位于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 从2010年开始,青海省开始增设湿地、草原等生态管理者的岗位,从生态移民、无畜户、少畜户等生活困难的家庭中优先录用生态管理者,通过稳定的报酬促进了牧区大众的稳定贫困。

【公益行】公益性岗位助脱贫 青海牧民“转岗”拿工资

: ghb评论篇: ghb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公益性岗位助脱贫 青海牧民“转岗”拿工资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