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6月开始,刘某租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的仓库作为生产基地,以购买的工业用盐为原料,生产假注册商标粤盐品牌和碘食盐,批发销售给蔡某经、郑某宾等。 同年10月,刘某在生产假盐时被民警逮捕,没收了生产的假盐产品6.4吨和半成品、包装材料及生产工具1批。
刘先生供述说,在接受民警讯问时,只生产销售包装量分别为500克和400克的粤盐品牌假盐,产销至少有100吨,以每吨1200元卖给顾客。 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认定刘某上述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8万元,没收了假盐产品、半成品等没收品。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3月对与假盐制造销售有关的民事公益诉讼作出了一审判决。 法院从判决生效之日起10天内向法院支付了惩罚性赔偿金112万元,并在法院宣布支付国库的省级以上电视台和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发表了道歉声明。 这是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食品安全遍及千户。 对符合条件的危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检察机关坚决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最高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厅长官胡卫列说,案例中要求被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大众公开道歉,可以赋予其他社会主体警告教育的意义。
保护公益,是检察机关提出公益诉讼的衡量标准和最终目的。 从源头推进和处理了舆论关注度高、人民群众反应强烈、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的老大难问题。 胡卫列表示,检察机关从解决生活垃圾、饮水安全、食品药品卫生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方面入手,在司法保护公益的途径、完全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体系上,也加强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检察机关提出的公益诉讼案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是第一行业。 根据最高检查的统计数据,从年7月到年5月,全国检察机关处理了2.1万起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业公益诉讼案件,恢复了被破坏的林地、耕地、草地、湿地239.1万亩,促进了被污染水源面积的恢复,关闭了违法公司3473家
检察诉讼实现了惩罚环境污染行为的责任形态的全面覆盖。 通过检察公益诉讼,提高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威慑,提高了环境保护执法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意识和水平,比较有效地改善了地方环境污染的长时间持续局面,促进了绿色快速发展理念和快速发展方法的形成。 最高情报发言人王松苗说,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已成为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近一年,各地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案件已成为常态。 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写入法律,截至今年1月全国检察机关立案10565起公益诉讼案件,其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行业案件6335起。 最高检查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检察机关将聚焦大气污染管理、水污染管理、土壤污染管理等行业,要点以河流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固体废物污染等环境管理中的焦点、难点、焦点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大事件力度。
: xmm评论篇: xkj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公益诉讼处理民生“老大难”问题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