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4字,读完约4分钟
李瑞农、高级记者和“地球奖”获得者现在是中国环境新闻社党委书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李瑞农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不改变痴心,总是举着绿色的旗帜,为可持续的快速发展打鼓和呼喊。 李瑞农曾经进行了组织、规划或参加组织、淮河规划、太湖污染管理、环渤海环境与快速发展、扶贫与环境等大型环境系列的报道。
作为中国环境信息采编的第一负责人之一,李瑞农参与指挥、组织实施了近年来中国第一大重大环境信息事件的报道。 他不仅编辑了千万条信息报道,还关闭了淮河污染管理现场会、太湖污染管理现场会、“十五小”公司,实施污染总量控制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国家环境保护示范城、全国要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等一系列重要环境保护 策划和指挥来自渤海湾的报告,明确渤海环境与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辩证关系,保护和改善渤海环境提出了实现环渤海经济圈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他还参与淮河管理标准零点行动、太湖零点行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大力协助国家治淮、治太行动。 其中,太湖零点行动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组织奖。
从1991年开始,李瑞农同志四下山西,深入调查研究了土焦炭污染和土焦炭改造问题。 写道“摆脱黑色混乱”,指出经济适用技术的开发、加强政策诱惑、严格监督管理、明智选择。 另外突破各种障碍,深夜暗中访问土焦生产点,写现场特写《夜探火龙问襄汾先生》等,地方政府默许、煽动、支持是土焦盲目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力地暴露了当地发生了强烈振动。 因为他被山西省政府环委员会、省记协授予优秀记者称号。 1995年,李瑞农前往山东省,访问了经济不发达地区淮河污染管理的难点及其处理方法,在中国环境报一版的显著位置发表了《鲁南环境保护纪行》系列的报道,大大促进了当地淮河污染管理工作,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指示 1993年底,他在苏南采访小城镇迅速发展时,多次发现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典型的张家港,写了长篇通信《国策,扎根于此》,发表在中国环境新闻头版。 1995年,他写了长篇评书《扎根于土如石》,反复提出张家港市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奥秘是:以思想认识完善为前提,组织制度完善为保障
1999年1月4日,李瑞农同志被新闻社任命,创办了彩色8版《地球村》周刊。 柬埔寨垃圾污染万人大逃亡、北约轰炸造成的欧洲生态灾害、北京大气警报、南宁野生动物大灾难等报道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周刊上的人和自然、动物世界、爱我家等栏目也为网民感到高兴。
李瑞农同志多次深入基层采访,现在发表了近50万字的情报报道。 1990年,他采访安徽阜阳,发现了生态农业的典型张庄及其张家顺,发表了长篇通信《生态农业一奇人》、《张庄变迁》。 他与生态学家侯学煜、生态农业专家石山的对话及其有关生态农业的报道,成为一些地方生态农业建设的经验材料。 1994年,他去陕西省延安、潼关、榆林、汉中等地采访陕西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焦点,写了大量报道,特别是关于西安市水源问题的报道,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
李瑞农同志写了100篇评论,唤醒了人们的环境意识,推进了实际工作。 1996年,国家试图实施总量管制计划和绿色工程计划时,李瑞农立即制作了三论两大措施的评论家复印件,阐述了实施两大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这两项事业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舆论的主导作用,对国家环保局的 1997年,为了推进中央基本国策座谈会精神的学习和贯彻,他又写了《三论》,第一次鲜明地论述了环境保护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生动表现。 他的签名短论“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为什么非等领导人的指示”等被多次指出。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评委介绍:中国环境报社书记、高级记者李瑞农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9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