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2字,读完约7分钟
以前传来鼓楼的对歌
侗族青年男女恋爱“行歌坐月”
也被称为“行歌坐夜”,是县内侗族、苗族青年男女的交谊活动和恋爱方法。 这种活动方法的场所主要在室内,即女青年家的堂屋和火塘附近,活动对象是异族青年男女,同族青年男女互不坐月。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吃了晚饭后,男青年成群结队,抱着琵琶边唱歌边弹,那时异族姑娘们也三五成群,早早聚集在宽敞的木楼和歌厅里纺织、刺绣,年轻人晚上、弹钢琴。 女儿们听到楼下年轻人的琵琶琴声时,往往要故意闩锁房子,年轻人必须弹钢琴唱歌、叫门,然后男女隔着门唱歌。 于是年轻人唱“喊女儿的歌”、“求开门的歌”、“妹妹的死情歌”、“妹妹讨厌的歌”、“唱妹妹的歌”、“叫妹妹起床歌”、“夸妹妹的歌”等,姑娘们唱“听客人的歌”、“闭门歌”、“劝回歌”等。 女孩们开心,开心,动心的时候,才打开门让年轻人们进屋度过歌座之夜,谈论爱。
侗族青年男女的歌有坐在月球上,少则二男二女在一起,多则五女八男在一起,集体坐在晚上的性质。 有些地方的歌不需要晚上坐下来避开父母和兄弟,有父母和兄弟也没关系。 在一些地方,要避开父母和兄弟,当父母、兄弟还在堂屋、火塘里的时候,千万不要开门让年轻人们进屋唱歌和表达爱意,表现出对家人的礼貌和尊重。 一些地方男女青年在女儿的私房内外,只喜欢爬窗户唱歌和聊天。 总之,属于“行歌坐夜”的范围,也有在农闲期的行歌坐夜、黎明之前理发的情况。 侗族的结婚家庭,往往是基于行歌坐在晚上,青年男女们坐在行歌坐在晚上认识,坐在行歌坐在晚上认识,坐在行歌坐在晚上相爱,直到得到父母同意后的预约亲和结婚。 另外,行歌坐夜也是侗族琵琶歌诞生的园地,是民间组建唱队、戏剧班的基础,多个有名的歌手、戏剧师,都是行歌坐夜的领袖。 歌曲也是晚上坐下来侗族和谐社会的基础。
尚重琵琶歌
尚重琵琶歌流传达室位于黎平尚重镇的育洞河流域,以琵琶伴奏而得名。 歌词的复印件很多,既有歌唱人类繁殖、民族移动的历史古歌,也有互相讽刺的游乐歌,最流行的是情歌。 歌曲委婉,纯情缠绵,倾听恋人的鼻息轻拂手背,就像甘露一样滑手指深入人心。
尚重琵琶歌起源于尚重镇盖宝西弥村,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据说西弥歌手吴帅勇师歌19岁时,用手提头发弹奏雅调。 他参照花弓弯头称木制家5耳根玄为琵琶,随着音调唱歌,自唱,开始四句一韵。 吴帅勇师歌,人们叫歌井,源泉不断,世代相传。 之后,出现了吴士奇、吴二次、吴正显、吴故享、吴士恒等6位西弥村歌手,丰富并迅速发展了这一歌种。
吴正显编撰了《二十四孝歌》、《小妹歌》、《略倒歌》共计800多首,将地名埋葬在西弥《母亲的》中。 碑文为“贵山钟令绪,旺水发贤孙”。 吴故享编着的歌有《劝人孝歌》、《叹老歌》、《情歌》等800多首。
吴士恒,1919年11日和22日出生。 到了15岁,你可以编辑吨歌。 他的歌以《百八韵》、《人品处理》、《孝顺歌》、《勤俭立身之书》、《戒大烟歌》、《禁酒歌》、《丙寅饥荒》、《故乡历史》、《中国新历史》、《征兵歌》、《防火歌
2000年,尚重琵琶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州琵琶歌
洪州琵琶歌流行于贵州省黎平县洪州镇平架村,该村位于黎平县城东33公里,湘黔桂三省边缘。 平架村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约1405年),据说这个时候已经唱过这首歌,沿袭下来了。 1952年,贵州省文化部门音乐事业者发现这首琵琶歌,入选贵州省少数民族文艺联合公演,推荐了上京公演。 因为当时平架村属于洪州管辖,这样的琵琶歌被命名为“洪州琵琶歌”。
洪州琵琶歌的最大特点是,无论男女,都用假声高音唱歌,曲调优美,有风格。 那首歌、歌词丰富,其种类有情歌、孝敬老人歌、叙事诗等。 情歌是男女青年在家中或山坡上弹琵琶唱歌的歌,首先是倾诉彼此爱慕的心情。 孝敬老人歌是男女青年在公共场合弹琵琶唱歌的歌,文案是如何尊敬老人的,有名的歌是《青年尊敬老人》。 史诗是上了年纪的人在鼓楼和公共场合唱歌的歌,文案大多讲述了民族的历史、重大的事情和民间的故事。
洪州琵琶歌首先是民间自愿组织有趣的兴趣组合互相传授,不在父子和亲属之间直接传授。 老人教歌,青年唱歌,孩子学歌。 这是侗乡人历来的习俗。 洪州琵琶歌在侗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侗族琵琶歌的贵重物品,是古老民谣的遗产。 洪州琵琶歌是用假声唱歌的唯一稀有品种,其琵琶制作技术融为一体,歌唱演奏深受大众欢迎,成为当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洪州琵琶歌是侗族特有的艺术奇葩。 它又高,又热烈,又纯洁,又舒服。 国内的音乐家说:“侗族假声琵琶歌中的美声合唱法是侗族音乐乃至世界音乐的精品。” 琵琶的歌离不开琵琶的伴奏,没有琵琶的伴奏就不会唱琵琶的歌。 平架的小琵琶通常是用杉木做的。 三根弦,歌曲伴奏加起来必须有两个人以上。 多的时候可以达到10个人。 歌手可以边弹边唱,也可以边弹边唱。 也可以独唱,合唱。 很多时候可以达到几十,一百人。 通常,唱琵琶歌的人也做琵琶。 也有特制琵琶的工匠。 2000年以后,平架、九江一带有名的琵琶制作匠有吴朝敏、杨昌奇、杨昌能、吴华显等,他们也是当地的琵琶歌师。 传承下来的比较突出的平架琵琶歌作品有古歌、叙事诗、情歌等,最有名的是《后辈孝敬老一代》、《十二月情歌》、《开天割地歌》等,听了很久也不腻。
在洪州琵琶歌的音域中,没有发出“4”“7”的声音,唱歌的时候,无论是曲谱还是通过口都是与琵琶的声调协调进行的,总音域是5、6、1、2、3、5这6个音,5、6、3,很多时候不是“4”。 而且每次唱两句都有琵琶的间奏(也就是过门)。 琵琶都是外侧弦定音,内弦基音是“5”,中弦基音是“6”,外侧弦基音是“3”。 琵琶声和歌声协调,统一,听起来悦耳。
假声高歌是洪州平架琵琶歌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假声,不能唱这样的琵琶歌。 关于假声音的由来,传说在洪州镇多个侗族村寨,年轻男女湘庆和玉妹相爱,在月堂相遇,他们的男性弹琵琶女性唱歌,有着深厚的感情。 为了不叫醒家里的老人,不让别人认识他们的声音,用假的声音唱歌,用琵琶盖着。 假声的歌从这里开始。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歌唱技法变得多么风格,成为了歌种。 这些侗族老人说侗族琵琶歌源于爱,所以爱创造了这种美妙的音乐。
2000年,洪州琵琶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歌
侗族川歌侗语“嘎”,其体系完善,文案丰富,川情歌浓郁,抒情优美,歌声流淌,婉转独特,是侗族艺苑中的明珠。 她是侗族青年男女劳动的余地,唱歌坐在月球上,寻求伴侣时的情歌,她的曲子几乎一样,歌词都是都柳江(“融”)衬里,歌手自己学习或即兴创作的互相称赞的歌词,歌唱者之间的爱
黎平龙额是侗族河歌保护和传承最完美的地方,每年春社都会隆重举行侗族河歌文化节。 根据古书记载,“立春五戊为春社”,即立春以后,天干记日、五戊日为春社,进行三宿三天的河歌比赛。 这一天,人山人海,湘、黔东、桂周围200公里的侗族川歌手聚集龙额村参加川歌比赛,拓宽歌喉,整个龙额成为歌海,和谐地歌唱美好的生活。
据说顿家和苗家一起派遣上天寻找歌神,历尽艰辛找到了歌神。 回来后,住在坡上的山歌,住在河里的河歌。 由此可见侗族人民继承、发扬古越人善歌的以前传承,创造了灿烂的侗族民间音乐文化,河歌历史悠久,至少有2000多年。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侗族大歌——行歌坐月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