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05字,读完约9分钟

他帮助的是少数幸存的退役军人,但温暖的是民族。

孙春龙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记者。 从印刷厂的工人到信息临时工,新华社下属的《望东方周刊》杂志的总编辑助理,他奋斗了12年,获得了“中国十大法制人物”“中国阳光记者”等多项荣誉。 工作在日中天的时候,由于意外的采访,他毅然辞去记者的工作投身公益事业,帮助年轻时住在缅甸的一群中国远征军回家了。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他决心帮助老英雄回家

2005年,孙春龙采访缅甸时认识了住在缅甸密支那的中国远征军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指着他的鼻子问他:“你真的是中央级媒体的记者吗? 那么,去国殇墓地看看我们很多兄弟是怎么死的? 」。 无言地塞住了不知道国殇园在哪里的孙春龙。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仰光是比高尔夫球场更美丽的墓地,埋葬着二战中在缅甸战场上牺牲的英国士兵。 也有美丽的日本墓地和日本人建造的无数纪念碑,纪念碑的底座上刻着在缅甸阵亡的日本将士的名字。 但是,没有人部署超过10万中国抗日战士的遗骸。 曾经有十多个中国远征军阵亡的士兵墓地,经历了多次排华后,并不完美。 缅甸人告诉孙春龙,她家的花园以前就是中国士兵的墓地。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活着的老兵更惨。 战后70多年,他们再也踏不上祖国的土地,也失去了与国内亲人们的联系。 他们在缅甸过着最底层的生活,靠卖火柴等小生意生活,不受尊敬。

在仰光的日本墓地里,经常有背着双肩包的日本青年。 缅甸大部分酒店老板说来入住的外国人中日本人和中国人最多。 “日本人来过节退伍军人,中国人来做生意。 」。

这一切让孙春龙辗转反侧。 看到拯救民族危险死亡的老英雄带来失望和遗憾的死亡,孙春龙决定开始他的“救济”之路。 他用自己的力量带这些老英雄回家。

第一个回家的退役军人

从2008年开始,孙春龙开始帮助住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退役军人找房子,找赞助商回家。 几年来,30多名退役军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回到家乡,结束了长达70年的远征。

第一个回家的退役军人的名字是李锡全。 李锡全是孙春龙在缅甸贫瘠的山区找到的,常年卖火柴生活。 在采访中,老人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地打动了孙春龙。 孙春龙开始通过微博等途径寻找李锡全的家,筹措资金很辛苦。 汶川地震后,在灾区采访的孙春龙突然接到电话,电话里第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仔细地问他。 “发生了祖国地震,我还能回家吗? 」。 孙春龙的眼泪不由自主地从眼睛里涌出来。 他知道在李锡全的经济状况下,国际长途有多贵什么形势的变化都让老人这么担心,看看他回家的愿望有多强烈。 2008年10月,在孙春龙和许多志愿者的帮助下,李锡全终于踏上了离开70多年的故乡。 在湖南省常德站,数百名志愿者自愿挂起横幅,拿着花迎接老英雄的归来。 这一切感动李锡全流泪,越过70多年的摇滚,他终于得到了他的尊重。 和李锡全一起回家的是烂地图册,那是他20世纪80年代在中美边境的小市场买的,他经常翻开湖南的页面,看地图上的常德。 这一天,他流泪吃了记忆中的家乡钵菜。 这一天,年迈的老人弯腰站在父母的坟墓前。 虽然没有什么声音,孙春龙看得很清楚,老人嘴小喊着“妈妈”“妈妈”……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李全老人的回归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关注,2008年底,李锡全和孙春龙被选为“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 在随后的集会上,一位朋友对孙春龙说:“缅甸有多少像李锡全这样的远征军退役军人? ”。 孙春龙的脸突然变得通红。 “感觉自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无处容身”他说:“如果帮助李锡全,能消除我心中的罪恶感吗? 对自己的救济是发自内心的,还是只是为了寻求暂时的慰藉,还是卖名字? 」。 2009年,孙春龙再次踏上了缅甸的土地。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让退役军人有尊严地回家

孙春龙理解退伍军人们要求的不多,他们最需要的是国民的同意。 面对国难时,他们不怕以身报国,现在逃不过埋在他乡的宿命。 他要做的是让退伍军人在国民的欢呼声中有尊严地回家。

广东籍的退役军人杨剑达寄居在缅甸北部的米奇纳,70多年没和家人联系过了。

身边的亲戚是缅甸人,所以很多退役军人晚年都很孤独,偶尔在街头看到中国车牌的车会兴奋半天。 杨剑达多次让女儿玲玲学习中文,还教她唱《松花江上》,他说这是他唯一能留给孩子的东西。 抗战胜利60周年时,大使馆授予缅抗战老兵胡锦涛主席签署的纪念章。 这个纪念徽章,杨剑达藏在箱底。 见面那天,杨剑达给女儿拿出纪念徽章,自己一层一层地打开包装,把那枚金色的纪念徽章闪闪发光地展示在孙春龙面前,脸上的喜悦如花盛开。 这半个多世纪落后的国家荣誉给杨剑达带来了极大的满足。 我在缅甸住了60多年,杨剑达一直没有加入缅籍。 他说:“我加入了缅籍,所以我的国家保护不了我。 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军人,有一天我最终会回到我的家乡。 ”。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这样的回答,让孙春龙伤心欲绝。 在缅甸的退役军人们必须以政治和历史理由,忍耐地生活。 缅甸,杨剑达拥有的是老外国人证,每年他需要向当地政府支付一定的费用获得居留的权利。

老人在回家乡的路上,孙春龙精心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在云南腾冲猿桥口岸入境时,他向武警派遣礼兵迎接老人,部队首长欣然答应。 在飞机前,他向机长讲述了老人的经历。 乘务员专门通过广播向旅客们介绍这位特殊的客人,乘客们纷纷向老人鼓掌表示敬意。 深圳,他呼吁当地志愿者在机场拉上红色横幅,并对杨剑达喊“欢迎来到杨爷爷家”。 在广东梅县的老家,100米的爆竹吹散了红屑,家乡的人接游子回来了。 入境时,看到年轻的中国军人向自己行军礼,杨剑达扶着轮椅,踉跄站起来,还了标准的军礼。 他说:“我是中国军人,军人要有军人气质。”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杨剑达回家一个多月后的10月8日晚上,孙春龙接到玲玲的电话,她父亲已经昏迷了几天。 她说,父亲醒来时,她告诉缅甸牺牲的战友们的遗骸也需要回家,需要纪念碑。 孙春龙让玲玲给杨剑达的耳边打电话,说:“请放心。 一定会的”。 杨剑达用多么微弱的声音说“好”。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杨剑达去世后,孙春龙把他唱的视频放在网上。 这位80多岁的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唱着那个国家的人熟悉的“松花江上”,虽然吐字不太清楚,但还能从他的眉宇之间看到逼近曾经的人的英气。 唱到《那片野地的大豆高粱》和《可爱的故乡》,老人自然展现出的笑容充满了温暖的希望。 一唱“几年、几月,能回到我可爱的故乡”,老人就嗓子哽住了,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这部录像感动了无数网民,也让很多人参加了帮助退伍军人回家的志愿者队伍。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发起“退伍军人回家”的行动

杨剑达离开了,无数英烈还在异国。 孙春龙满怀焦虑地说:“如果不做这些事件,这些剩下的微小英雄一个个带着遗憾和失望入土后,我们的忏悔,我们的良知,能放在哪里?”

年6月30日,孙春龙正式辞去了《望东方周刊》总编辑助理的工作,成为了职业志愿者。 博客上写道,以前做记者是监督强权,现在做公益是帮助弱者,不是逃跑,而是迂回。 其实两者有共同点,即使想推倒墙壁或帮助鸡蛋,其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生存环境的日益提高。 后者,只要力所能及,就能让自己强大,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温暖的事件。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年孙春龙出版报告文学「异域1945」。 书中,他采访了住在楚国的许多远征军老兵,讲述了发起“老兵回家”行动的艰难历史。 孙春龙把这一举动称为“拯救”。 现在“退伍军人回家”的人达到了30多人。 “请原谅我的无知! 》《异域1945》和各种“老兵回家”的演讲中,孙春龙一律采用了这样的开头。 他从来不了解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正是被“无知”的救济所牵引。 几乎每周,他都得到另一个退役军人去世的消息,充满了紧迫感。 每天他都在和时间竞争,每天想让更多的退役军人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崇敬和温暖。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除了关注还活着的退役军人,孙春龙还试图通过大陆、台湾、缅甸等资料,建立一个数据库来整理比较全面的退役军人名单。 因为“所有普通的退伍军人都有名字,所有的名字,我们都应该记住”。 “对个人的尊重,一定要提高到国家层面! ”年12月初,孙春龙申请的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得到了批准。 他发起“老兵回家”活动的宗旨是让所有为国出征的英雄回家。 活动1是让幸存的退役军人“回家”。 第二,寻找二战期间在缅战场上牺牲的中国远征军士兵的遗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回国埋葬,在当地修建纪念碑,包括墓地重建、保护等。 三是帮助研究国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民间学者,使他们获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另外,我想和美国、英国、台湾等相关机构进行对接、交流、资源共享。 活动开始以来,受到姚晨、陆川、沈星、李小萌等很多热心人的支持。 “这个社会没有投诉,没有行动者,没有爱,也缺乏对爱的尊重和觉醒。 抱怨,也改变不了现实。 爱也只是为了残酷的现实而藏在心里”孙春龙说。

【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他帮助的是少数幸存的退役军人,但温暖的是民族。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老英雄,让我接你回家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