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5字,读完约7分钟
黑龙江省鹤岗市罗北县境内共青农场占地573平方公里,是大型现代化国有农场。 年共青农场地区生产总值13.52亿元,粮食总产量27.3万吨,是全国第一个良好的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场,也是团中央命名的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和全国团干部教育训练基地。
60多年前,这里是杂草丛生、沼泽蔓延、狼群出没的地方。
1955年,在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的号召下,这里迎来了第一个青年志愿者开垦队。 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志愿者开垦队陆续赶到这里,他们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北大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里,沉睡着共青农场的前副厂长杨华。 今年2月6日,杨华因治疗疾病去世,享年85岁。
开垦队的发起人之一,杨华举着北京市青年志愿者开垦队的旗帜,进军罗北荒原,把旗帜深深插入北大荒,和他的开垦战友们在这个荒原上战斗,艰苦创业,信念坚定,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无私奉献
拳骨赤子心
1932年,杨华出生在北京。 1955年8月,经共青团中央批准,团北京市委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北京青年志愿者开垦队,杨华作为5名发起人之一、开垦队队长,来到北大荒。 受团中央号召和北京青年志愿者开垦队的影响,天津、山东、河北、哈尔滨等五省市的有志青年共计2600多人,先后来北大荒开垦,开发建设了今天的共青农场。
1955年,国家刚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薄弱的农业生产基础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家把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放在重要位置。 毛主席提出农村是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呼吁。 当时,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同志发表了“向困难进军”的重要谈话,呼吁青年去边疆,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定居。
8月,杨华等5名发起人起草了组织北京青年志愿者垦队的申请书。
五个发起人一起组织开垦队的三个大概:一是绝对必须自愿的;二是不向国家投资一文钱;三是走了就不回来了。
8月28日,由60多名北京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开垦队正式成立,成为杨华任队长。 8月30日,墨绿车辆承载着笑容的欢呼声和60颗赤诚的心,驶向荒原。
到达晚上,开垦队员在帐篷里写信,一群狼突然围着帐篷,从那里叫个不停。 杨华指挥队员们在帐篷周围点燃一堆火,保护马和人们的安全,狼靠近时开了一阵枪,狼群撤退直到天亮。
开垦生活非常困难,荒原上的人迹罕至。 北荒的10月,开始结冰,月末,杨华带着他的战友们,盖了第一栋简陋的草屋,喝了自己打的井水。
开垦比割草和盖房子更辛苦。 从前,队员们从没见过开垦耕种。 刚支撑好耕作,试着打了招呼。 东北马不擅长北京人的密码,吓了一跳,拉着耕种离开了几米,把耕种的人扔得很远,有时掉在树上的肿块上,双手被血割破,整天都被绊倒好几次。 但是杨华和他的战友们没有萎缩,摔倒了,爬起来了,又摔倒了,又爬起来了。 本着那种精神,他们学习了犁开垦。
铮铮的铁骨之志
杜俊于1955年来到北大荒。 当时20岁的年轻人,现在是个白发老人。
那时杨华的消息传到我们这里时,很多人不得不学杨华。 杜俊起告诉中国青年报·。 中青在线记者可能不太理解现在的人,那时年轻人必须加把劲,一定要做事业,减轻国家的负担。
杜俊起和杨华分在同一个运输大队。 杜俊起冬天他们戴着狗皮帽子,凌晨一点多起床赶路,走了两个多小时。 卸下车后,耳朵冷,脱下帽子,烤火。 因为没有耐寒的经验,耳朵起了水泡。 七个队友就是这样。 杨华很疼。 因为没有卫生所,他带着队员们找到了兽医站的治疗。 杨华责备自己说,我们刚到北大荒确实没有经验,感染炎症会坏的。
今年82岁的开垦队员荆峰峰告诉记者,由于条件艰苦,当时也有队员想离开。 一个人动,全军摇晃,所有的眼睛都盯着担保人。 杨华赶紧咬了咬右手中指,在大小不同的几个纸板上写下了我是荒原开垦战士。 我永远成为开垦战士,不会成为逃亡者。 要依赖党,依赖群众,克服一切困难,把一切献给祖国。 最后他在血本上连按了三个印章。 鲜红的字凝聚了他对党、开垦事业的无限忠诚。 队员们在杨华的带领下,纷纷扎根,起誓战胜困难。
悠然自得的感情
1968年6月,东北农恳亲局取消,组建生产建设兵团,青年农场改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 1969年初,团委把杨华调到14团17连任指导员。 十七连耕地地势低,十年九湿,条件艰苦,赤字连。 杨华二什么也没说,带着家人达到了17连。
杨任十七连指导员到1973年初为止,尽管付出了4年多,还是很舒服。 只有一件事使杨华不太容易,他父亲去世时,他不能在身边。 那是1972年麦收季节,几场大雨连续把里面的几个洼地做成大酱缸,联合收割机进不去地面,看到拿到的粮食烂在地上,杨华燃烧了,带领大家在泥水里抢麦子,七天
这时杨华记得哥哥的信在口袋里放了七天也没来得及拆开看。 他打开信一看,突然这是一封告知父亲病重的信。 杨华匆匆休假回北京,他冒汗进了那家陌生的小医院时,父亲三小时前去世了。 哥哥对他说:父亲临终前留下话,我们不要通知你回家。 如果你幸运的是在北大荒的耕种地做粮食的话,父亲在九泉之下也可以放心。 听到父亲临终的话,杨华对没有尽孝道感到遗憾,感到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1974年7月,建设兵团任命杨华为十四团副团长(后改称为副厂长)。 在任的十几年里,他先后主要逮捕了许多事业,杨华最投入的是水利事业。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场决心治水兴农。 杨华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在沿河某地区走动考察了水的状况和地形。 有一次,在沼泽地里走着,周围20米以上都在发抖。 杨华害怕发生危险,让大家原地不动,他自己穿着水裤向前走,刚走了几步,咚的一声,整个身体都陷进去了,多亏大家马上把他拉了回来。 这样他们沿着河走了五十多公里。 饿了就吃几口干粮,渴了就舀河水。
1986年4月,天气突然变暖还冷,杨华带着施工队去了多邦河防洪堤工地。 在1987年汛期前,54公里长的水库全部被拦截。 这一年汛期的雨达到540毫米,比受灾的1985年多80毫米。 凶猛的洪水涌来时,蜻蜓像巨龙一样牢牢扎在那里,困住了洪水,保护了沿河20多万亩田地免受洪水的侵害。
两河堤防建成后,该地区12个生产队的粮豆单产从131斤提高到197斤。 1989年,全场粮豆总产量达到5.3万吨,平均亩产达到300斤,总产量和单产创造了建设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北大荒,杨华担任开垦队队长、北京青年集团农庄主席、外延北国营农场第四分场副厂长、联指导员、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四团副团长、黑龙江省向阳农场副厂长、共青农场副厂长。 1992年6月,他在共青农场退休。 获得了许多荣誉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待,为农场的开发建设、中国青年的开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华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的精力献给北大荒的开发和建设事业,成为开发建设北大荒千万先驱的一面旗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最初誓言。
:徐建华审编:ghb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拳拳赤子心 悠悠大荒情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