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4字,读完约4分钟

中新网于3月7日电美东时间3月3日由美国一流公立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向旅行网ceo孙洁颁发了该校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慈善家奖。 他说,感谢孙洁设立的奖学金项目,帮助该校培养中美两国新一代领导人,孙洁是最令人鼓舞的榜样。 孙洁在获奖时说:“我希望通过设立这个奖学金,将爱传播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地方。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授赏现场

反驳28年前的点滴恩

孙洁和鲍德温夫妇的照片

28年前,品学兼优的孙洁在北京大学读大二的时候,被选为来自佛罗里达大学的鲍德温教授,参加了美国法学院的暑期班。 学期结束后,孙洁的成绩名列前茅,为了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取得学位,他选择留在美国。

1989年中国经济还没有上涨,孙洁父母的工资只有100元,满算15美元。 没有钱,不能租房子,没有生活费,勤奋自律的孙洁每天早上6点骑自行车出门,5~7公里去学校,保证7点第一节课可以抢第一个座位。 上午的课到12点结束,下午1点到6点她去打工,星期一到星期四,共计20个小时。 星期五和星期六从中午11点到晚上11点打工。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要挣一个学期的学费,必须非常努力。 那时有星期六,我还星期天用来学习。 尽管如此,孙洁还是强烈出现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每年成绩排名的首位,从未改变。

当时鲍德温夫妇很相爱,把她接回家,默默地对孙洁也产生了很多正面的影响。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1989年夏天。 她还是个孩子来到了佛罗里达大学。 鲍德温教授在授奖仪式上的发言中说,她适应能力强,求知欲强,热情,认真,组织性强,是天生的领袖,关心人。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鲍德温教授很感动,当时20岁的孙洁没有钱,但他们爱她就像爱女儿一样。 今天我女儿也坐在观众席上,所以今天我两个女儿都在这里。 她们都很优秀,一个是亲生女儿,另一个是像我和亲生女儿一样亲密的女儿。 我非常感谢她,感到无比的爱。 谢谢你,我的女儿,孙洁。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当时孙洁至今还没有被感动,他们把我当成亲生女儿。 我和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我记得中国人的教育是父母必须孝顺你的。 所以,我告诉了他们。 你们老了我会照顾你们的。 教授说:“你不需要照顾我们,但如果遇到你这样需要帮助的学生,你必须帮助他们。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从此孙洁有了一个愿望。 今后设立奖学金,做什么样的努力学习,需要帮助的好孩子,希望给孩子们越来越多的机会。

孙洁和第一位奖学金获得者的照片

培养中美两国的未来领导人

在大学时代的端盘上每小时赚3美元,1992年孙洁从商学院毕业,进入毕马威接受审计,在applied materials企业担任美国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向外部报告的部门负责人,2005年参加了手机。 现在孙洁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在线旅游企业ceo,也是中国最成功的女性企业管理者,最近被评为福布斯中国优秀商界女性之一。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在佛罗里达大学接受的良好教育使她在商业和人生道路上受益匪浅。 因此,佛罗里达大学法律和商学院设立的奖学金有助于培养未来的中国领袖和未来的中国美国领袖。

孙洁根据在佛罗里达大学的经验,敦促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这个奖学金项目,为商科和法律专业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和国际训练机会。 为来自中国的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在佛大深造,也可以为美国学生提供在中国的实习机会。 她敦促这一重要合作。 她的捐赠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国际影响。 佛罗里达大学基金在授奖时这样评价。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第一个获得孙洁奖学金的法学院学生陈乔是中国女孩,来自江西省山区,父母是普通的上班族。 在颁奖现场,以县内第一名的成绩上了大学的这个优秀女孩感慨万分地说。 如果不是因为这笔奖学金,我的经济条件不能给美国创造得太深,真的很感谢她。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我希望通过设立这个奖学金,国际学生们能在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还希望佛大在中国迅速发展,把最优秀的人才带到这里。 我想感觉中国也好美国也好,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他们看太阳,看星星,看月亮,全世界的人都一样。 我们都是人类,我们爱自己的生命,爱我们的家人,爱世界和平。 住在各个地球上的人都是世界公民,应该担负着促进世界和平的使命。 孙洁说。

【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徐建华审编:ghb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快讯】程孙洁在佛罗里达大学设立奖学金 获评“国际慈善家”奖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7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