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29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王克林团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判断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碳酸盐岩集中分布区面积最大、人类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以石漠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严重。 围绕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管理和生态恢复,国家在喀斯特地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管理、长江防护林、珠江防护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到年底,该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方面的中央资金规模达到了1300多亿元。 生态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在多大程度上改善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是政府生态工程效果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判断问题上,大区域尺度下生态工程效果的识别和量化是国内外研究的难点。

【公益行】亚热带生态所等在喀斯特区域生态恢复判断研究中获进展

在王克林、岳跃民的指导下,该团队博士童晓伟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martin brandt等人合作,将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判断与地区生态研究前沿紧密结合,长期序列光学遥感影像、微波远程 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的发展特点与生态工程的实施有良好的一致性,与土地过度利用地区及非工程区越南、老挝和缅甸等邻国相比,工程实施前后喀斯特地区植被生长季叶面积指数( lai )的变化速度为0.01 M2 首次证实了大规模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投入改善了区域尺度的喀斯特生态系统属性,生态工程的实施降低了石漠化土地退化的风险,提高了区域尺度的植被碳固定。 工程实施后,只有楚桂黔三省植被地的生物量固碳达到4.7 pg c (年),增加9%(+0.05 pg cy-1 ),相比年至2050年中国森林14.95 pg c的固碳潜力,生态工程背景下西南喀斯特地区有巨大的固碳潜在 揭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发展和气候变化、生态工程建设强度等相关机制。

【公益行】亚热带生态所等在喀斯特区域生态恢复判断研究中获进展

在碳酸盐岩特殊地质背景的制约下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整体恢复缓慢。 本研究表明在不利的气候条件下,大规模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投入也能缓解气候变化对西南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影响,加快喀斯特地区植被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由于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差异,楚桂黔三省中,广西峰丛洼地地区植被恢复最明显,仅次于贵州喀斯特高原,云南断陷盆地最晚。 研究表明,长期序列卫星遥感数据的监测可以揭示生态系统属性的连续变化,但其粗糙的空间分辨率不能比较有效地反映植被的种类和功能的变化,有可能掩盖不合理的管理措施的影响, 有必要结合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开展西南喀斯特地区尺度生态工程效果系统的判断,明确生态工程效果,识别人类活动(不合理的干扰、保护和建设)和气候变化对不同尺度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这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国家喀斯特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报告,为国家要点生态工程效益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公益行】亚热带生态所等在喀斯特区域生态恢复判断研究中获进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上,被选为同志创刊号的封面。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要点研究开发计划、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服务网络计划项目( st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费青松审编:tss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亚热带生态所等在喀斯特区域生态恢复判断研究中获进展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3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