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647字,读完约19分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步启动,环境保护理念逐步确立,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环境保护投入大幅度增加,环境污染管理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不断加强,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顶级设计和总体布局,把绿色快速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基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一、环境保护理念日益深化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环境保护理念从无到有,环境保护事业逐渐展开。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1973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环境保护事业方针和我国第一份环境保护文件《关于环境保护和改善的若干规定》,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第一里程碑。 1978年,新中国首次通过宪法对环境保护制定了保护国家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为我国环境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1983年,我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将环境保护明确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事业的决定》,对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资金途径作出了比较确定的规定,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计划,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担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八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快速发展的十大对策》,确定指出走可持续快速发展之路是当代中国和未来的必然选择。 我国批准发表《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快速发展白皮书》,从人口、环境与快速发展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总体战术、对策及行动方案。 明确污染管理和生态保护要点,加大执法力度,积极稳步推进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环境保护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九五期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九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实施可持续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术,以可持续快速发展战术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快速 国务院发布《关于环境保护几个问题的决定》,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和《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国家明确的九五环境保护目标基本实现,环境污染防治逐步进展,我国环境保护事业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树立科学迅速发展观,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术思想,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环境保护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 2002年,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中国的污染管理模式开始从基层管理向全过程控制转移。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十一五时期,国家深入贯彻科学快速发展观,转变经济快速发展方法,着力处理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十一五计划纲要明确的第一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以防止污染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污染管理力度,建立节能下降、污染物排放减少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和制度,环境保护事业稳步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十二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经济快速发展方法转变的关键,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落实科学快速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整体部署的战术高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的中国,推进一系列制度建设的顺序。 印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颁布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系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框架,建立一系列基本制度,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篇章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十三至今,党中央、国务院统一推进五个一体的总体部署和四个全面战术部署,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的快速发展理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党的十九大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着眼于长期的未来,进一步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的一次又一次和迅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之一,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持续迅速发展的千年大计、大计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定建设美丽中国的战术部署,推进绿色快速发展,着力处理环境问题,增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生态环境573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表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陆续发行了《第十三个五年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事业案》、《第十三个五年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计划(年)》、《第十三个五年节能减排综合事业案》等重要文件,公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从健全法律法规、健全完整的标准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严格遵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等方面,形成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术安排和制度框架。 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大气、水、土壤、海洋、饮用水安全、减灾防灾、水土保持、防砂治沙等环境保护点行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抑制,环境改善效果显著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二、环境保护投入稳步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十五时期开始,国家积极拓宽环境保护投资渠道,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加强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全社会环境保护投资迅速增加。 十一五期间,国家首次将211环境保护科目纳入政府收支分类体系,为政府环境保护投资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以来,全国各地以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前提条件,认真解决经济快速发展与创新变革、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挥环境保护对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化与保障作用、对经济转型的先导与反动作用,发挥环境污染管理投资力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逐年增加。

年,中国环境污染管理投资总额为9220亿元,比2001年增加6.9倍。 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412亿元,比2001年增加7.3倍。 工业污染源管理投资819亿元,增加3.7倍。 那一年环境保护检查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完成了2989亿元,增加了7.9倍。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燃气投资532亿元,比2001年增加5.5倍。 集中供热投资663亿元,增加6.3倍的排水投资1486亿元,增加到5.1倍。 园林绿化投资2171亿元,增加11倍的市容环境卫生投资561亿元,增加8.8倍。

在工业污染源管理投资中,废水管理投资108亿元,比2001年增加0.5倍。 废气投资562亿元,增加了7.5倍。 固体废物管理投资47亿元,增加1.5倍的噪音对策投资0.6亿元,与2001年基本持平的其他投资管理了102亿元,增加了5.2倍。

(二)林业投资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业投资稳步增加。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快了供给方的结构改革,实施了精确的扶贫战术,林业产业进入了变革升级的关键时期,林业投资也随之扩大到生态保护的恢复、林业的支持保障和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等多个方面,投资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年,全国林业投资完成额4510亿元,其中生态建设和保护投资2110亿元,林业支持和保障投资404亿元,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投资1742亿元,其他林业投资254亿元。 2000年,全国林业系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68亿元,其中营林固定资产投资为151亿元森工固定资产投资17亿元。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三、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推进水土流失管理,全面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沙漠生态系统管理与改善、生态保护与建设,基本形成国家生态安全壁垒框架 年,《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纲要( -年)》颁布,提出到年全国生态环境改善,国家要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构建了两屏三带一区多点的国家生态安全壁垒。 随着生态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加强,生态安全壁垒逐渐构建,我国自然生态联系得到改善,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森林覆盖率逐渐提高,湿地保护面积增加,水土流失管理、沙化和沙漠化管理取得了初步效果。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一)林业生态建设稳定发展。

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 2009-年-年)的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采伐率21.63%,活立木总积累164.33亿立方米,森林积累151.37亿立方米。 与第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 1973-1976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了0.86亿公顷,森林采伐率提高了8.93,活立木总积累和森林积累分别增加了69.01亿立方米和64.81亿立方米。 年,全国造林面积736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44.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森林资源呈现出总量增加、质量提高、结构优化的一些变化趋势。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2)自然生态保护得到加强。

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来看,年,全国自然保护区达到2750个,比2000年增加了1523个。 自然保护区的面积为14733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了50.0%。

从湿地资源保护来看,年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结果是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其他水田面积3005.7万公顷未计入),湿地率5.58%。 纳入保护系统的湿地面积为2324.3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43.51%。 我国以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并存,初步建立了其他保护形式互补的湿地保护体系。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从水土流失管理来看,年全国累计水土流失管理面积为12041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了3945万公顷。 新的水土流失管理面积为562万公顷,比2003年增加了1.4%。

(3)荒漠化沙化控制效果显着。

第五次全国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实际有效管理的沙化土地面积30.03万平方公里 与2009年完成的第四次全国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2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0.99万平方公里。 与1999年完成的第二次全国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6.24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19万平方公里。 沙漠化和沙化程度逐渐减轻,沙区植被状况进一步好转,区域风沙天气明显减少,防沙治沙事业取得了明显效果。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四、环境污染治理效果显着

从21世纪初开始,国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防治事业,推进清洁生产,迅速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推进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事业。 各地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项制度,积极开展环境保护专业行动,严厉调查环境违法行为,逐步增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各地各部门的积极努力,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事业,取得了积极成果,第一个污染物减排目标实现了一切,地表水质量持续改善。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一)第一污染物减排可靠。

减少污染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快速发展方法、改善民生的重要把手,是改善环境质量、处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十一五计划纲要以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制约指标,提出把环境保护提高到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和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战术位置。 十一五期间,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事业力度,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分解执行减排指标、减排工程和减排措施,实现减排 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18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238万吨,比2005年分别减少14.3%和12.5%,实现十一五计划纲要的明确约束性目标,扭转十五后期第一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施排放总量控制,减排行业也从工业和生活两个行业开始实施工业、生活、交通 国务院还颁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事业方案》,确定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首要目标、要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污染物减排事业继续加强。 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224万吨,比上年减少8.3%。 氨氮排放量为230万吨,减少9.3%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859万吨,减少12.2%的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851万吨,减少20.8%,四个主要污染物均实现了十二五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二)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加强。

比较了部分地区发生的大气污染问题,年,国家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止行动计划》,为改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制定了目标。 实施以来,各项相关措施有效,事业比较有效推进,大气污染管理效果首次显现,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空气质量满足城市数量和优良天数。 年,在338个地级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29.3%,未达标的城市占70.7%; 平均优良日数割合78.0%。

城市微粒子浓度和重污染天数逐渐下降。 年,微粒( pm2.5 )未达到标准的城市(基于年pm2.5年平均浓度未达到标准的262个城市)的年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9%。 年全国338个城市的pm2.5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0%。 pm10浓度为82微克/立方米,下降5.7%的重污染天数的比例为2.6%,下降了0.6个百分点。 第一次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比去年下降了30.6%。 优良天数的比例为74.2%,比去年上升了13.7个百分点。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的比例为3.0%,比去年下降了5.7个百分点。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要点区域的微粒浓度得到了改善。 年,京津冀区域pm2.5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比年下降33.0%。 长三角区域的pm2.5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1.3%。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下降了31.9%。

(三)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

比较我国一点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损害重、环境风险多等问题,年,国家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切实加大了水污染防治力度,保障了国家的水安全。 加强源头控制,兼顾水陆统一、河海,对河流湖海实施分流域、分地区、分阶段的科学管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要点流域,年颁布了《要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计划( -年)》,截至年,要点流域整体水质从中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I-iii类水质剖面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劣化V类水质剖面比例下降8个百分点。

在海洋环境方面,修改了《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布了《国家海洋事业快速发展十二五计划》、《全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十二五计划》、《全国海洋功能区划( -年)》等多项计划,公布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科学地规划了海洋空间的配置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地表水的水质整体改善了。 I类、ii类的水占有率大幅度提高,V类、劣化V类的水占有率逐渐下降。 年,根据全国23.5万公里的河流水质状况的评价结果,年I类的水河长占评价河长的6.5%,ii类的水河长占48.3%,iii类的水河长占22.1%,iv类的水河长占9.6%,V类的水河长占3.7%,劣化V类的水河长占9.8% 2000年,根据全国11.4万公里的河流水质状况的评价结果,年I类水河长为评价河长的4.9%,ii类水河长为24.0%,iii类水河长为29.8%,iv类水河长为16.1%,v类水河长为8.1%,劣化v类水河长为17.1%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湖的水质状况稳定。 年,根据全国118个主要湖共计3.1万平方公里的水面水质评价结果,年整体水质为I~iii类湖28个,iv~v类湖69个,劣化V类湖21个,分别占评价湖总数的23.7%、58.5%、17.8%。 2000年,全国重点是湖24个,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的湖9个,4个湖的部分水体被污染,11个湖水污染严重,分别占评价湖总数的37.5%、16.7%和45.8%。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海域水质总体良好。 一种海水的比例逐渐增加,四种及劣化四种比例不断减少。 年,全国近岸海域417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7.8%,三类海水占10.1%,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2.1%。 2001年,全国近岸海域357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40.0%,三类海水占18.6%,四类,劣四类海水占41.4%。 与2001年相比,一、二类海水比例提高27.8个百分点,三类海水比例下降8.5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比例下降19.3个百分点。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五、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镇化率大幅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拉动支出,增加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随之暴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规划的 国家加强城乡环境综合管理,优化城市资源配置,转变农村快速发展的方式,城乡人居环境可持续改善。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一)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年,城市污水解决率为93.4%,比2000年上升了59.1个百分点。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为96.6%,上升了38.4个百分点[1]。 城市用水普及率为98.4%,上升了34.5个百分点。 城市煤气普及率为95.8%,上升了50.4个百分点的建成区的绿地率为36.4%,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城市生活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3.7平方米,增加了2.7倍。 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73.9亿平方米,增加了5.7倍。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二)农村生活的人居环境逐渐改善。

近年来,国家推进农村环境综合管理,着力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农村厕所改性,扩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年,全国建制镇用水普及率为83.9%,污水解决率为52.6%,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为46.9%。 全国乡用水普及率为71.9%,污水解决率为11.4%,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为17.0%。 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0.3%,比2000年上升了35.5个百分点。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各界环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贯彻绿色快速发展理念的自觉性显著增强,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机制建设日益完善,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另外,也应该看到中国的环境事业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环境保护事业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一定要以习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建设绿色青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新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推进绿色快速发展,处理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系统保护力, 要坚决贯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和中国。

【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费青松审编:qm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环境保护事业全面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初显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gyxw/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