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8字,读完约1分钟
新华社合肥5月23日电(记者徐海涛)自伤不以死亡为目的,是故意损伤自己机体的行为。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刘北明、毕国强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徐林等人合作开展研究,揭示了动物情绪调节自残行为的神经机制。 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杂志《神经系统科学》最近发表了这一成果。
自残行为一般伴随着与压力相关的精神疾病的出现,但科学界不清楚神经环的机制。 最近,我国科研人员合作建立了新型的自残动物模型,他们向大鼠双侧足核注射受体激动剂,发现其可以诱导自残行为,而且该模型的自残率和受伤程度与剂量呈正相关。 通过该动物模型发现,自残与大鼠血清皮质醇浓度相关,增强或抑制皮质醇信号可以相应地加重或缓解自残行为。
结合免疫荧光和病毒示踪等技术,科研人员进一步从神经功能和结构两方面,在全脑范围内寻找多个与自身障碍相关的脑区域,制作了第一张与自身障碍相关的脑区域地图。 之后,他们用药物调节其中一些核团的活动,解开了感情影响自残行为的通道。 这些研究成果为自伤行为的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廖玺
:评论篇: xkj
来源:亚洲公益报
标题:【公益行】我国学者发现动物自残行为的调控机制
地址:http://www.yingzifz.com/dwbh/3216.html